忠孝节义的成语故事


忠孝节义

拼音zhōng xiào jié yì

基本解释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。

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十回:“民知有忠孝节义,不知妄作邪为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忠孝节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忠孝节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难得糊涂 林语堂《中国人之聪明》:“郑板桥曰:‘难得糊涂’。”
初出茅庐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,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”
一无所有 《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风,万法皆无,一无所有。”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力所能及 唐 裴铏《传奇 韦自东》:“殿于宏壮,林泉甚佳,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;似驱役鬼工,非人力所能及。”
八斗之才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
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
荒淫无耻 徐迟《狂欢之夜》:“在这座最庄严的城中,却有着一群荒淫无耻的,丑态百出的,伤天害理的,穷凶极恶的衣冠禽兽。”
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
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