织锦回文的成语故事


织锦回文

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

基本解释织锦:以五色丝纺织。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。指情诗或书信。

出处《晋书·列女传》:“窦滔妻苏氏,……苻坚时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,苏氏思之,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。”


织锦回文的典故

前秦时期,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手下大官被流放到流沙县。夫妻天各一方,他的妻子苏蕙特地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,纵横29个字的方图,可以任意地读,共能读出3752首诗,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织锦回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非同小可 元 关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人命事关天关地,非同小可!”
音信杳无 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
长夜之饮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
疑邻盗斧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说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邻之子。视其行步,窃斧也;颜色,窃斧也;言语,窃斧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斧也。”
浪费笔墨 老舍《多鼠斋杂谈》:“他便也只会忌妒,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,攻击别人,且自鸣得意。”
用心良苦 清·钱谦益《题怀麓堂诗钞》:“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诗疗之,曰:‘此引年之药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
劳民伤财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争先恐后 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不卑不亢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今天,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,他必须避免硬碰,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