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死犹生的成语故事

拼音suī sǐ yóu shēng
基本解释犹:如同。指人虽死,精神不灭,楷模犹存。也指心无牵挂、憾事,虽死犹同活着。
出处晋 常璩《汉中士女志 文姬》:“先公为汉忠臣,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。”
虽死犹生的典故
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弟弟,咸阳王元禧积极配合孝文帝的改革,加强与汉人的联系,受元宏的遗诏辅佐少主元恪。元禧渐渐居功自傲,图谋反叛,阴谋败露,只好带着尹龙虎出逃。尹龙虎愿意与他共患难,认为为他去死是虽死犹生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虽死犹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 |
引鬼上门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:“吾本等好意,却叫得‘引鬼上门’,我而今不便追究,只不理他罢了。” |
心灰意冷 | 清 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学约》:“非有坚定之力,则一经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 |
风流才子 | 唐 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清润潘郎玉不如,中庭蕙草雪消初。风流才子多春思,肠断萧娘一纸书。” |
同室操戈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 |
源源不断 | 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 |
流离颠沛 | 宋 洪迈《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,一饭未尝忘君。” |
到此为止 | 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叹口气:‘完了。到此为止。’” |
大失所望 |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
有权有势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从来有权有势的,多不得善终,都是如此。” |